中国经济如何化危为机
困境之中往往会萌发新生事物。疫情之下,许多传统的经济产业受到严重影响,但也催生出一些新兴经济业态。“迅萌下单”“官员带货”火爆刷屏、“指尖交易”“云端销售”蔚然成风、“宅经济”“夜经济”迅速崛起、“新基建”“新消费”引领风潮……这些令人目不暇接的新经济模式逆势增长,成为疫情期间的一抹亮色,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任何事物都是在矛盾的对立统一中发展的,在化解矛盾中实现螺旋式发展。人类发展历史一再表明,顺境中有挑战,逆境中有机遇,挑战和机遇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关键是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善于把握时机,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事物朝好的、进步的方向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们来说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只要我们保持迎难而上的信心和勇气,变压力为动力,善于化危为机,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加大政策调节力度,把我国发展的巨大潜能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就能够如期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化危为机,“机”从强产业来。产业是经济的骨骼,支撑起国民经济的整个肌体。目前,我国企业已基本复工复产,接下来的重点是落实好相关保障措施和支持政策,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推进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积极发展智能制造、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推动生物医药、医疗设备、5G网络、工业互联网等加快发展,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地位。
化危为机,“机”从扩内需来。近几个月来,不少地方给当地居民发放消费券,通过政府引导和商家促销相结合的方式,刺激消费回暖,效果十分明显。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把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释放出来,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培育壮大起来,使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得到回补。加快在建、新开工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用工、用地、资金等要素保障,优化投向结构,注重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发挥有效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化危为机,“机”从稳外贸来。当前,全球许多国家的疫情仍在蔓延,世界经济将会更为糟糕,我国在外贸压力犹存的情况下,又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必须用足用好合规的外贸政策工具,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稳定国际市场份额,稳住外贸基本盘。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必须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全力维护全球产业链安全。落实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继续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外商长期投资经营的信心。
化危为机,“机”从激活力来。微观主体是市场经济的细胞。目前我国各类市场主体已达到上亿级,它们活力充足,既是经济景气的“信号灯”,又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202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对激发微观经济活力提出了明确要求。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加大对民营经济、劳动密集型行业和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企业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劲头。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中国经济不是一个小池塘,而是一片汪洋大海,有着容纳百川的宽广胸襟和激浊扬清的强大力量。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光辉照耀下,中国经济大海的浪潮澎湃奔涌,必将冲破绝壁的阻挡夺隘而出,奔向更加辽阔更加壮美的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