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族的文明素养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青年一代的道德水准和精神风貌上。广大青年是否崇德向善,不仅关乎人生道路能否走得正、走得远,更关乎整个社会是否风清气正、朝气蓬勃。
一个道德上有追求的人,往往对纪律重要性的理解也相对深刻,同时自身也有着高度的纪律自觉。
用柔弱双肩为家庭撑起一片天的大学生刘羲檬,帮助30余位残障人士就业的特殊教育教师贾君婷仙,从突发火情中勇救一家三口的快递员张裕……不久前,第二十六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奖名单公布,这些90后、00后年轻人,充分展现了当代中国青年的道德坚守和价值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大批青年优秀人物成为全社会学习的榜样,各级共青团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广大青年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作出积极贡献。
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新时代广大共青团员“做崇德向善、严守纪律的模范,带头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严格遵纪守法,严格履行团员义务”。青年只有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道德浸润心灵,以纪律规范行为,才能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自身成长成才提供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品德是为人之本,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这句话,说明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的基础性意义。青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一个民族的文明素养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青年一代的道德水准和精神风貌上。广大青年是否崇德向善,不仅关乎人生道路能否走得正、走得远,更关乎整个社会是否风清气正、朝气蓬勃。广大青年务须加强品德锤炼,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在运动场上争金夺银,彰显为国争光的家国情怀;在抗疫一线救死扶伤,折射一心为民的赤诚之心;在田间地头寒耕暑耘,体现勤劳坚韧的奋斗之美……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是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崇尚对党忠诚的大德,才能筑牢理想信念、认清大是大非;崇尚造福人民的公德,才能以人民为中心、以天下为己任;崇尚严于律己的品德,才能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以大德铸魂、公德善心、品德润身,就能激发出更多向上向善的力量。
心有所戒,行有所止。一个道德上有追求的人,往往对纪律重要性的理解也相对深刻,同时自身也有着高度的纪律自觉。青年人修身立德,必须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国家博物馆藏有一块井冈山斗争时期的包袱布,上面写有“六项注意”,当年的年轻战士就是以此自警自励,锻造出“一个可以当十个”的战斗力;上海解放纪念馆藏有一本名为《入城纪律》的小册子,当年人民解放军进驻上海城区时,十万大军严格遵守入城纪律露宿街头,受到群众欢迎。有规则意识、有纪律意识、有法治意识,就能把他律要求转化为内在追求,做到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
回望历史,抗战时期进步青年即便长途跋涉也要“到延安去”,新中国成立后青年突击队响应号召艰苦创业、建设国家,改革开放后爱岗敬业、服务人民的青年岗位能手纷纷涌现,新时代青年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冲得出来、顶得上去,一代又一代青年在伟大事业中锤炼品德修为,把青春播撒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青年一代必将收获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让青春绽放更为绚丽的光芒,用青春和汗水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